咨询服务热线:400-123-4567
发布日期:2023-06-20 19:21:04阅读:次
过去几周,亚洲多地遭极端热浪席卷。新加坡、泰国、缅甸、老挝、越南、孟加拉国、印度等国接连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气。多个国家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打破历史纪录。
然而,这仅仅是个开始。未来几个月,导致全球升温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卷土重来,全球或迎来“史上最热夏天”。为确保能在炎热的天气维持电网运行,亚洲多国正纷纷努力囤积煤炭、天然气和燃油。
↑资料图在此背景下,被西方“避之不及”的俄罗斯能源开始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。美媒在21日的报道中表示,亚洲极端高温天气驱动的电力需求,让身为能源大国的俄罗斯“赚翻了”。
“史上最热夏天”即将到来
亚洲各国正抓紧时间,抢购俄能源
据21日消息,数据情报公司Kpler的数据显示,今年俄罗斯对亚洲的动力煤和天然气出口显著增长,而这两种能源都是最常用于发电的燃料。
今年4月,俄罗斯对亚洲的煤炭出口量大幅增至746万吨,较上年同期增长了约三分之一。近几个月来,随着天然气价格从历史高位回落,俄罗斯运往亚洲的液化天然气出货量也在增长。与此同时,今年3月和4月,亚洲从俄罗斯进口的燃油也创下了历史新高。
这些创纪录的数据背后,是各国“亚历山大”的电网负荷难题。此前,越南总理范明政表示,由于极端炎热天气导致用电量上升,加上持续干旱导致水电站水位下降,越南部分地区在5月25日前将面临电力短缺。目前,越南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轮流停电。轮流停电将波及首都河内在内的大部分地区,并可能持续到本月底。
与此同时,缅甸也正在努力应对日益严重的停电问题。自4月以来,炎热的天气令当地用电需求大增,但由于供应不足的问题,包括仰光在内的多地缩短了供电时间,令民众生活以及企业生产面临困境。
↑近几个月来,俄罗斯对亚洲的能源出口一直在增加然而,这仅仅是个开始。世界气象组织已发布通报,称未来几个月导致全球升温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卷土重来。面对即将到来的“史上最热夏天”,亚洲国家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动力或将进一步增加。
Vortexa分析师Emma Li表示,孟加拉国、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可能会进口更多俄罗斯燃油用于发电。她指出,中东最近也增加了从俄罗斯进口能源,这种情况或将持续至今年夏天。
Rystad可再生能源高级分析师克里斯·威尔金森指出,即使是美国的亲密盟友、此前不愿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的日本,也可能在合同限制范围内扩大购买。他说:“日本可能会考虑根据现有的长期合同从俄罗斯购买更多液化天然气,因为这比在现货市场购买更具成本效益。”
新加坡JTD能源服务公司董事约翰·德里斯科尔称,南亚各国尤其是巴基斯坦、孟加拉国等较贫穷的国家,受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最大。在他看来,亚洲各国越来越多地购买俄罗斯能源,既凸显了美国影响力的下降,也凸显了各国发现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。“(他们)在问自己:我是宁愿冒与美国发生冲突的风险,还是宁愿放弃能源上的大幅折扣?”他说。“当谈判桌上有一份很好的协议时,较贫穷的国家怎么能拒绝呢?”
俄乌冲突令热浪“更为致命”
部分国家转向高污染能源,加剧全球暖化
极端高温天气本身就已是令人头大的“致命问题”,但如今正加剧这一问题的却是一个“出人意料”的因素——俄乌冲突。
有分析指出,俄乌冲突爆发后,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石油的制裁令全球能源市场“天翻地覆”。随之而来的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问题,迫使一些较贫穷的国家转而使用煤炭等污染更严重的能源,进一步增加了碳排放,令全球变暖加剧。
众所周知,天然气被认为是一种“过渡燃料”,可以降低对煤和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。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,亚洲国家在新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上至少已投资了4900亿美元,并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地。
然而,俄乌冲突的爆发却破坏了亚洲多国的能源转型计划。去年冬天,由于制裁切断了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,无法获得替代能源的欧洲各国只能“曲线救国”,开始“吸收”本应流向亚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,导致全球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了近10倍。
↑相关报道截图天然气价格的飙升,令众多亚洲国家“望而却步”。例如,在“以清洁能源而闻名”的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,此前近一半的电力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。但自今年4月以来,因极端热浪的持续,能源需求的飙升迫使卡纳塔克邦当局开始重新使用煤炭。据报道,该邦的燃煤电厂现已恢复全速运转。
印尼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的能源经济学家Alloysius Joko Purwanto指出,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已经为液化天然气建造了足够的下游设施,但液化天然气供应问题成为了最大的拦路石。尽管如今亚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已从峰值回落,但实际的损害已经造成。在经历了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后,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液化天然气的兴趣开始减弱,甚至将其视为一种不可靠的燃料。
Purwanto称,由于价格的波动,不少亚洲国家现在对是否要继续扩大天然气的使用感到不确定。
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
编辑 何先锋 责编 邓旆光